前幾天才跟女友探討到《那年,我們愛得閃閃發亮》書中的女主角-笑子對睦月的感情,我當時便提到笑子在某些方面其實跟《追風箏的孩子》書中的阿米爾類似:面對真實感情的恐懼和逃避。 笑子當初以無所謂的態度與睦月結婚,也很清楚睦月是一個同性戀者也知道第三者-阿紺的存在。 然而睦月對待笑子的方式卻是溫柔付出不求任何回報更是備極呵護、容忍笑子一切的任性跟無理取鬧的脾氣,這讓笑子內心的感情世界起了波瀾。 其實說穿笑子一開始根本很難接受她自己內心已愛上睦月的事實,甚至變本加厲希望能讓她找到可以推翻對睦月的感情;這點讓我想到阿米爾對待哈桑,哈桑在許多方面與睦月一樣,面對阿米爾種種對他無理的要求甚至刻意欺負哈桑、玩弄哈桑,而他卻始終將阿米爾視如好友、兄弟一樣對待,在哈桑的心裡阿米爾就是他的家人,一個無論如何都不會背叛他的親人。 阿米爾難道不知道這點嗎? 不,他內心清楚但是他也跟笑子一開始同樣不知如何接受和回應這份真摯的感情,甚至逃避。 看到這邊,請朋友們別誤會哈桑與阿米爾的關係,我只是將笑子的愛情和阿米爾的友情取出一個共同點:真 摯 來探討。
但是笑子和阿米爾後期的差別在於笑子所採取的是積極地回應睦月的溫柔;而阿米爾因為年紀尚輕,選擇了背叛與逃避,但是看到這邊,我們真的能完全責怪阿米爾嗎? 試問自己我們真的能夠做到阿米爾當時所逃避的事情嗎? 我想這點需要讀過《追風箏的孩子》之後才能夠體會的了。無論是笑子或是阿米爾,他們最後都有了共通點,便是-勇氣,如同我先前所提的:我們真能面對感情背後的殘酷與真實嗎? 我們曾經逃避過的多少? 不願回想起的有多少? 我們生命當中錯過的實在太多太多,真能改變的或是挽回的又幾何過? 笑子、睦月、阿紺他們三人的世界在現實當中自然是稀奇少有也不無可能,但是要像他們那樣不正是需要勇氣嗎? 或許看到這邊,有朋友會問: 這跟逃避,這跟錯過有什麼關係? 試想如果笑子當時真的把睦月逼走或是笑子選擇另一個方式:更任性、更激烈,那麼《那年,愛得閃閃發亮》豈不就黯淡無光了嗎? 這也是笑子跟阿米爾不同的地方,阿米爾在後期是以贖罪跟面對內心的後悔與痛苦在掙扎著,如同《追風箏的孩子》中阿米爾面對哈桑被欺負那段描述一樣:『我仍有最後的機會可以作決定,一個決定我將成為何等人物的最後機會。我可以衝進小巷,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過去無數次為我挺身而出那樣——接受一切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的後果。或者我可以跑開。
結果,我跑開了。』 這就是阿米爾所選擇的方式,而這也是阿米爾跟笑子不同的地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